中国工控网 - 工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企业关注 | 专家观点 | 技术文摘 | 解决方案 | 产品推荐 | 工控热点 | 使用维修 | 最新技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工控热点 > 朱兴明学华为模式炼就2000亿工控“小华为” 汇川技术毛利率持续下降
4.biz | 商业搜索

朱兴明学华为模式炼就2000亿工控“小华为” 汇川技术毛利率持续下降

信息来源:gkong.biz   时间: 2023-04-11  浏览次数:11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深度学习华为,朱兴明在工控领域打造了一家“小华为”。这个过程,他用了20年。

朱兴明属于学而优则商,但他不是商人,算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

20年前,朱兴明邀约一批从华为出来的科技精英创业,从变频器开始,一步一步,从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中劈开一条路。20年后的今天,汇川技术(300124.SZ)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领军企业,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目前市值为1822亿元。

朱兴明的成功、汇川技术的壮大,离不开“华为”二字。在汇川技术身上,朱兴明深度学习并复制了华为模式,大力度实施员工持股,持续高研发投入,增强内生动力。

借助并购扩张,汇川技术实现了高速成长,但也有短板。公司客户以民营企业为主,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不到4%。此外,近年来,公司毛利率持续下降。

朱兴明曾在演讲中表示,汇川的性格不是做第一,而要做绝对第一,汇川人要把第一变成习惯。目前来看,朱兴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年打造国产工控巨头

华为被业界视作“黄埔军校”,一批从华为离职的精英选择了创业,并获得成功。朱兴明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兴明1968年9月出生于湖南岳阳,从小就对科研感兴趣,以优异成绩考入燕山大学无线电专业后,他还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攻读燕山大学的研究生。公开资料显示,研究生毕业后,朱兴明被分配到深圳一家小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后来,他进入华为电气。

2001年底,华为“过冬”,以7.5亿美元价格将电气业务卖给了美国EMERSON公司,朱兴明也因此进入艾默生公司,随后成为高层管理人员。

2003年,是朱兴明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决定自主创业。在深圳这片改革热土,19名满怀激情的年轻人,共同创办了汇川技术,开启了真正的创业之旅。19名创始人中,包括朱兴明在内,有16人出自华为。这是一群集华为狼性基因与艾默生国际视野的员工结伴创业,立志要做中国自己的产品。

创业,从变频器开始。当时,国产变频器几乎是空白,国内市场被外资垄断。对朱兴明及汇川技术而言,起步之艰难可想而知。

汇川技术联合创始人张卫江曾分享过一个在进口替代之路上的夹缝求生故事:汇川技术作为初创公司,开拓市场时常常吃闭门羹。一次,张卫江和代理商一起拜访客户经理,一听说是国产的变频器客户就变脸。最终,张卫江用耐心、诚心、信心打动了客户,几经周折反复,汇川技术用过硬的产品、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赢得了这家客户。

在业界看来,汇川技术的发展较为迅猛,超出市场预期。成立初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威腾,主要产品为变频器、电梯一体化控制。如今,英威腾已经远远不足以成为其对手。这背后,体现了汇川技术的行业开拓能力。

在国内房地产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朱兴明执掌的汇川技术,不满足于通用自动化领域变频器,拓展至伺服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核心部件及光机电液一体化。此外,公司还开拓至电梯电气、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牵引等多个领域。

从最初的被抵制,到如今的被信任,朱兴明及汇川技术获得了成功。汇川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内变频器市场被外资垄断局面,而且成长为国内市场的领先者,国内行业领军者,中国工控/电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

在2022年上半年,汇川技术通用伺服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低压变频器产品第三、小型PLC产品第二、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第三(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在电梯行业,汇川技术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供应商。

华为文化的践行者

朱兴明及汇川技术能够成功,与他复制华为文化不无关系。

朱兴明曾公开表示,他的管理生涯是从华为开始的,在创业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华为。

在外界看来,从一开始,汇川技术就拥有华为基因。其19名创始人中16名曾在华为工作。目前,公司6名非独立董事中,5名曾在华为、艾默生工作。

曾有人士总结称,华为文化的基因中,让努力工作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不让奋斗者吃亏,是十分重要的一条。

汇川技术2010年上市,三年后,朱兴明就推动实施股权激励。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2022年,汇川技术密集实施股权激励。6期股权激励,惠及3016人次核心骨干员工,累计授予的股份约为1.07亿股。其中,2022年实施的第六期股权激励,涉及费用6.12亿元。

2013年至2022年,汇川技术10年推出6期股权激励,在A股市场上,这样的企业并不多。

截至2021年底,汇川技术董监高中,除了独立董事外,实现了全员持股。其中,11名董监高持股数量超千万股,董事、副总裁李俊田持股数量为7537.56万股,当时市值51.74亿元。原监事刘国伟持股数量为7991.64万股,市值为54.82亿元。

作为汇川技术的实际控制人,朱兴明直接间接合计持股9.76%,其将所持部分股权赠与女儿朱瀚玥,父女二人合计持有公司20%左右股权。即便如此,汇川技术的股权仍然较为分散,董监高持有大部分股权。

在一次采访中,朱兴明表示,人才并不是竞争力,管理人才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在汇川,他的任务是,第一步是让员工在企业有安全感。第二步是享受到激励的需求,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别很大。第三步,要规划好员工的发展,让员工看到未来的自己。

自主研发创新,朱兴明也复制了华为文化。汇川技术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0%投入研发,多年来,基本遵守了这一制度。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23亿元、16.85亿元、16亿元。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拥有专业研发人员4152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288人,同比增长44.97%。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的21.38%。

绝对第一地位仍前路漫漫

在国内市场,汇川技术在部分领域做到了市占率第一。对此,朱兴明并不满足。他说,汇川人要习惯第一。

2019年,是汇川技术历史上业绩最糟糕的一年。当年,尽管营业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18.42%,为9.52亿元。之所以说糟糕,因为,这是2013年以来,汇川技术净利润出现的唯一一次下降。导致当年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

朱兴明说,任何一次危机都是新格局重构的开始,发现“危中的机”就可以成功破局,一个公司管理危机的能力,一定要变成本能。

在危机面前,汇川技术做到了重构格局。2022年,疫情全球蔓延,汇川技术处于略微领先位置。朱兴明说,汇川的性格不是做第一,而是要做到绝对第一,要把第一变成习惯。

目前来看,在国内市场,汇川技术做到了部分领域的市场第一,但还没有绝对优势。

此外,朱兴明说要放眼全球市场。但目前,汇川技术的营业收入高度依赖国内市场。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不到4%。这也意味着,在全球市场,汇川技术距离第一还很遥远,还缺乏在全球市场与国际巨头直面碰撞的实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是在国内市场,汇川技术的市占率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公司客户以民营企业为主,还可以下力气开发国有企业、大型集团甚至是跨国集团企业客户。

汇川技术的产业、市场开拓,一定程度上源自并购。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并购,到2022年底,公司总资产为388.84亿元,较2018年底的103.29亿元增长285.55亿元。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商誉为20.44亿元。

近年来,汇川技术的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公司毛利率达50.23%,2018年下降至41.81%,到2021年,进一步下降至35.82%,2022年前三季度也不到36%。

汇川技术的业绩增速也在放缓。根据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28.63亿元、42.79亿元,同比增长27.42%、19.75%。而2021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5.87%、70.15%。

朱兴明及汇川技术想要做到绝对第一,前路仍漫漫。

视觉中国图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